解决生活里大部分内耗的秘诀:与自己和解
前段时间,在豆瓣上发起了一阵关于自卑心理情绪的讨论,发现大家会出于不同的原因感到不自信,比如,对于人际关系高度敏感、恐惧社交、对于外貌不自信、因为学习或工作遇到挫折而自我否定......
前段时间,在豆瓣上发起了一阵关于自卑心理情绪的讨论,发现大家会出于不同的原因感到不自信,比如,对于人际关系高度敏感、恐惧社交、对于外貌不自信、因为学习或工作遇到挫折而自我否定......
“你家孩子真是活泼可爱,多有精神头啊!”每当听到别人这样的“夸奖”,小雨妈妈只能苦笑一下。只有她知道,儿子小雨的“活泼”已经超出了常规范畴:上课满教室跑,写作业像受刑,一分钟都静不下来,做事丢三落四…
他们像随身带着一把小尺子,量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量完还要反复量自己,结果把自己勒得喘不过气。
在现代社会交往中,他人评价如同无形的棱镜,时刻折射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职场中,一句"你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的批评可能让员工陷入数周的自我怀疑;亲密关系里,伴侣一句"你总是这么情绪化"的否定,甚至可能动摇个体对自身性格的根本认同。这些日常场景背后,隐藏着一个值得深
有很多人,可以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伴侣的嫌弃,嫌弃他长得不好、个子不高、挣得不多,但就是不肯承认,自己其实很需要他。不然不会心里百般嫌弃,但真要让你和他分开,又做不到,然后在关系中反复陷入一种痛苦拧巴的内耗之中。
①真正自私的人在提出自私的动议之后,几乎一定会给这个自私的动议披上一个不自私,甚至很有大爱,或者为对方考虑的一层皮,这个东西在互联网上,我们一般把它叫作PUA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对某些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与控制欲。从家庭琐事到职业发展,从伴侣行为到朋友选择,控制欲仿佛成了我们追求安全感和完美生活的隐形枷锁。然而,当这种欲望超出合理范围时,它不仅会束缚自己的心灵,还会悄然瓦解我们珍视的人
大家好,我是KY研发小组的酱酱,也是心理功能手账的策划人。这个系列上线以来,收到了很多肯定,看到用户通过体验产品而收获成长,也同样成为了我们的闪光时刻。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遇见一个人,明明知道不对劲,可就是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他越冷漠,你越想靠近;他越若即若离,你越抓心挠肝。那种强烈的、近乎生理性的冲动,让你像着了魔一样飞蛾扑火。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验?旁人一句玩笑或一个眼神、动作,让你觉得不友善,你就在心里反复琢磨到深夜……如果你总觉得自己“太在意”、“太情绪化”、“太容易累”,不是你脆弱,是你高敏感特质在发挥影响力。这世界对高敏感者并不总是友善,但你的特质,从来都不是缺点,只是你
说实话,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确实很骄傲,这说明孩子有积极进取的心啊,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危机。
清晨醒来却感觉自己很失败,而一整天发生的事情只会进一步证实这一点,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虽然“自尊”一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骄傲自负,但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感觉自己可以为世界做出一些有价值的贡献。